以(yi)案說險:警惕貸款繳納保證金騙局
【案例介紹(shao)】
某(mou)日,一位中(zhong)年男(nan)子神色(se)匆匆到(dao)銀行咨(zi)詢(xun)如何跨行轉賬(zhang),大堂(tang)經理(li)耐(nai)心(xin)詢(xun)問后得知(zhi),該(gai)名男(nan)子接到(dao)聲稱是“某銀行工作人員”來電咨詢其是否需要大額貸款,該男子因家中建房有資金需求(qiu),欲(yu)申請70萬元的大(da)額貸款。“某銀(yin)(yin)行工作(zuo)人員”立(li)即讓男子把身份證(zheng)正反面,銀(yin)(yin)行卡正反面照片發送到(dao)指定的郵箱,然后(hou)發送了一份所謂(wei)的“合同”給該(gai)男子,并告知貸款需先(xian)繳納20%的保證(zheng)金才能放款。該男(nan)子來銀行就(jiu)是想將(jiang)所(suo)謂的“保證金”轉(zhuan)賬給對方。經大堂經理及網(wang)點負(fu)責人(ren)一番勸導后該男(nan)子恍然大悟,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,連聲道(dao)謝后離開了銀行。
【案例(li)分析】
近(jin)年來,貸款繳(jiao)納保證金詐騙時(shi)有發生,給人民群眾造成嚴重財產損失。這樣(yang)的“好事”,對于急需周轉資金的借款人來說,無疑誘惑力是巨大的。詐騙團伙利用借款人急需用錢、不太了解銀行貸款業務的心理,精心設計整個騙局,使用“網絡辦理貸款,無抵押”“當天就放款”這樣的話術來誘騙受害者,主要有以下幾步套路形式:
第(di)一步(bu)利用(yong)虛假廣告(gao)設置誘餌:通過短信(xin)、互聯網廣告或打電話等(deng)方式(shi)廣泛發(fa)布貸(dai)款(kuan)信(xin)息,吸引(yin)急需用錢又不符(fu)合正(zheng)規貸(dai)款(kuan)要(yao)求的(de)人。此類(lei)騙局性貸(dai)款(kuan)通常都是以“大額度、超低利息、無需抵押、無需擔保、無征信要求”等虛假廣告為誘餌,將借款人引入騙局。
第二步(bu)聲稱(cheng)只有先交費才能獲得貸款:受害人上鉤后會(hui)被(bei)要求(qiu)填寫(xie)個人信息資料,之后不法分子(zi)會(hui)以減息等各種理由(you)讓受(shou)害人先交費。
第三步各種拖延:交費后貸(dai)款仍然(ran)一直不(bu)到位,不(bu)法分子又以幫(bang)助(zhu)提高貸(dai)款額度,或者給予(yu)更低利息等各種理由,要(yao)求繳納(na)“質押金”“保證金”等,之后就會拉黑受害人并消失。
【風(feng)險提(ti)示】
一是(shi)切勿輕信網絡來源不明的信息(xi),身份證號碼、銀行(xing)卡(ka)號、驗證(zheng)碼等個人信息要妥善(shan)保管,切勿告知(zhi)他人,避免財產損失。
二(er)是(shi)貸款請認(ren)準(zhun)正(zheng)規渠道。需要貸款時應選擇銀行(xing)等(deng)正(zheng)規金融機(ji)構。銀行(xing)員工在辦(ban)理(li)業務過程中(zhong),不(bu)(bu)會(hui)索要服務費、手(shou)續費、保(bao)證金等(deng)各種(zhong)費用,不(bu)(bu)會(hui)索要銀行(xing)卡密碼、手(shou)機(ji)驗證碼等(deng)。
三是(shi)及時、正當維權(quan)。如不慎被騙或遇可疑情(qing)形,應保持(chi)冷靜,第一(yi)時間保留相關(guan)證據,并立即撥打110或到附近公安機關報案,配合公安部門尋找有用信息,協助公安機關打擊電信詐騙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轉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