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信托業在監管引導下加速回歸本源。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,截至2022年3季度末,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1.07萬億元,同比增長3.08%,延續今年以來的企穩回升態勢,業務結構持續優化,融資類信托規模3.08萬億元,同比大幅下降20.31%。投資類信托規模9.22萬億元,同比增長14.77%。
陣隨勢變,本立道生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擘劃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,為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正在快速轉換,信托業要積極落實“十四五規劃”,在新業務分類的指導下,加速回歸本源、回歸主業、專注主業。
綜合考察海內外歷史經驗和我國經濟發展趨勢,可以看到:轉變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,向服務信托、資產管理、財富管理轉型,是世界上有信托制度的主要國家的必由之路。信托公司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宏觀經濟的新趨勢新特點,依托自身有效靈活配置金融資源的制度優勢,在廣闊的市場空間中找到新機遇和新路徑。例如,發揮資金融通功能,以投貸聯動推動“科技-產業-金融”良性循環,擔當產業升級孵化器;發展涉眾性資金信托業務,為社會治理作出更大貢獻;發展慈善信托,促進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建設;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,助力實體企業盤活存量資產,用好增量資產;發展普惠金融業務,促進消費升級……
目前,云南信托投入實體經濟的信托資金規模占比超過70%,五年內為4405家上市公司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,普惠金融業務累計服務了1500萬多名消費者,力爭讓更多受眾獲得更為廣泛、深入和充分的金融服務,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2023年是我國經濟(ji)恢復的(de)關鍵期(qi)。有(you)為才能有(you)位,信(xin)托(tuo)公司要秉承(cheng)全局意識,樹立大局觀(guan)念,只有(you)提(ti)升服務實(shi)(shi)體經濟(ji)和民生發展的(de)質效(xiao),才能實(shi)(shi)現高質量發展。